2017.06.07
元華路神仙樹節點建設項目
石羊立交優化調整
環境影響報告書
(簡本)
建設單位: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評價單位: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二〇一七年六月 成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會,交通、通信樞紐及最大航空港。按照成都市總體規劃,成都市中心城區的快速路網形態為典型的環射狀快速路網,神仙樹片區的元華路南延線是城南片區快速路網中重要的一射,同時也是天府新區“三縱一橫”快速路網中的“一縱”。
根據“五大興市戰略”中“立城優城”戰略,推進“雙核共興”構建以“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為極核的雙中心、組團式,通過“立”好以天府新區為代表的新城,“優”化以中心城區為代表的老城,強化城市發展的科技支撐、文化特色和生態本底,將成都打造成“宜人城市”塑造宜業、宜商、宜居的競爭優勢。隨著天府新區核心天府新城的發展與推進,成都市城南片區已逐步成為中央商務與金融、商業、居住集中發展區,加上政府南遷,以及居住環境的日益成熟,城南片區的人口密集度及車輛出行數量都在急速增長中,道路資源日益吃緊。故在城南片區骨干路網規劃研究中提出,“應加快推進元華路神仙樹至繞城高速段的建設,同步將二環快速公交引入城南片區,緩解天府大道交通壓力”。本項目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節點,將三環路與元華路聯通,有效提升中心城區與天府新區通行效率。
(二)建設內容及主要技術標準
1、建設地點
本項目地處成都市南部,石羊立交節點,是中心城區與城南新區的重要通道之一。工程與三環路、元華路、成昆鐵路、成昆西環聯絡線等現狀道路相交,道路兩側分布有居民區和政府辦公場所。
2、主要功能
三環路作為一條地面快速路,將中心城區與外圍片區隔斷,僅在互通立交處可以實現直接聯系;三環路上由西向南和由南向西的交通量很大,反映的是中心城區西部和南部新區之間的分布交通量很大。通過本項目石羊立交節點的優化設計,達到提高節點處通行能力,重點改善片區交通運行狀況,搭建新老城區快速通行通道的目的。
3、工程內容
本工程包括五部分內容:
1、新增三環路由西向東右轉出城匝道SY1;
2、新增三環由東向西左轉出城匝道SY2;
3、元華路主線城內段由北向南左轉接入三環路匝道SY3;
4、三環路兩座人行天橋優化調整;
5、由于地面層交通組織調整,取消非機動車下穿地道;
本項目涉及的專業有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管線工程(給排水)、電氣工程(照明、電力、通訊)、交通工程(含智能交通)。
4、設計標準
(一)匝道技術標準
1、道路等級:匝道;
設計車速:匝道40km/h;
道路寬度:
SY1匝道:9m(雙車道并考慮曲線加寬);
SY2匝道:7.5m(雙車道并受平面位置件限制);
SY3匝道:8m(單車道);
道路建筑限界凈空:機動車道≥4.5m、鐵路(電氣化鐵路進行控制)≥8m、人行道:≥2.5m;
2、荷載標準
路面設計荷載:BZZ-100;
橋梁設計荷載:汽車活載城-A級、專用人行橋人群荷載:5KN/㎡;
橋梁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
環境類別:I類;
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 0.10g;場地特征值周期:0.45s;
抗震設防烈度:按7度設防,抗震措施按照8度地震區設計。
(二)人行道路技術標準
橋面寬度:5.0m;梯道寬度:3.25m。
建筑限界凈空:非機動車道≥2.5m;
抗震設防標準: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設計特征周期0.45s,抗震設防烈度7度;
結構安全等級:二級;
5、項目投資總額及施工進度安排
總投資約25000 萬元,工期6個月。
6、項目總體布置方案
SY1起點接三環路藍天立交外側主線,上跨兩次鐵路后連續左轉最終接入出城方向平行匝道,實現西三環路方向右轉出城的功能,展線距離1172.898m;SY2匝道接三環路內側主線,起橋后接入SY1匝道,最終實現東三環方向左轉出城的功能,匝道長326.911m,SY3匝道起點接元華路主線,左轉接入三環路外側主線,實現元華路主線左轉出城的功能。石羊立交東西兩側調整跨越三環路人行天橋。
7、項目組成
本項目涉及的專業有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管線工程(給排水)、電氣工程(照明、電力、通訊)、交通工程(含智能交通)。
表1 建設規模及項目組成表
項目組成 | 建設內容及規模 | 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 ||
施工期 | 運營期 | |||
主體 工程 | 新建橋梁 工程 | 新建SY1匝道,寬9m,長度1172.898m,起點接三環路藍天立交外側主線,上跨兩條鐵路(i.成昆西環聯絡線單線高架鐵路ii.成昆線及成昆增減二線,雙線面鐵路線)后連續左轉最終接入出城方向平行匝道。實現西三環路方向右轉出城的功能。 | 施工噪聲、施工揚塵、建渣、棄土、既有路面拆除產生的廢渣等 | 交通噪聲、汽車尾氣、路面徑流 |
新建SY2匝道,寬7.5m,長度326.911m,接三環路內側主線,起橋后接入SY1匝道,最終實現東三環方向左轉出城的功能。 | ||||
新建SY3匝道,寬8m,長度851.563m,起點接元華路主線,左轉接入三環路外側主線,實現元華路左轉出城的功能。 | ||||
人行天橋 改造 | 在石羊立交東側及西側分別新建一座跨越三環路的人行天橋,其中西側橋寬5m,長370.967m;東側寬5m,長531.28m;每座天橋分別設置兩個寬3.25m的梯道。 | 施工噪聲、施工揚塵、建渣、棄土 | 路面徑流 | |
輔助 配套 工程 | 管線 工程 | SY1橋樁基進行結構調整,避讓d2000污水管,需局部遷改電力和通訊管線。 | 水土流失、施工噪聲、施工廢水、揚塵、棄渣 | 雨水管道破損污染地下水 |
SY2橋樁基進行結構調整,避讓DN1800給水輸水干管。需遷改通訊管,局部遷改d1200雨水管。 | ||||
SY3橋樁基進行結構調整,對D529高壓燃氣管以及d1500的雨水管進行遷改, | ||||
輔助 配套 工程 | 電力工程 | 設計設置照明控制箱一套,使用神仙樹南路三環內側4號照明箱變提供。 | / | |
通訊工程 | 預埋通訊管線。 |
| ||
照明 工程 | 預埋電力管線;并在沿線橋面設置照明燈具。 | / | ||
其他 工程 | 沿線交通標志、交通標線,以及護欄、防眩等。 | / | ||
臨時 工程 | 棄土場 | 雙流縣永安鎮松柏村棄渣場,容量200萬m3。 |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建筑垃圾、施工廢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 / |
施工 便道 | 利用區域既有道路,不設施工便道。 | |||
施工 營地 | 租用沿線民房,現場不設施工營地。 | |||
環保工程 | 對臨時占地進行植被恢復,敏感路段有針對性地采用降噪降塵措施等。 | 水土流失 | 有利于改善環境 |
1、與產業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屬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9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改)中“第一類 鼓勵類,二十二、城市基礎設施”的第3條“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屬于鼓勵類項目,符合國家現行產業政策要求;不屬于國土資發[2012]98號文“關于發布實施《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的通知”中國家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的項目,因此本工程符合產業政策。
2、與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符合性分析
按照成都市總體規劃,成都市中心城區的快速路網形態為典型的環射狀快速路網,神仙樹片區的元華路南延線是城南片區快速路網中重要的一射,同時也是天府新區“三縱一橫”快速路網中的“一縱”,其雙流段與高新段部分段落快速路已建成通車,剩余段落也在建設中,預計在2014年能夠形成三環至第二繞城高速的元華快速路全線貫通。而元華路沿線城內段位于中心城南的神仙樹、石羊片區,由于受制于機場高速、成雅高速、鐵路西環線、成昆鐵路等現實因素,交通路網通達性一直較差,而作為中心城一個重要的集中居住區,居民日出行量大,交通較為擁堵,成為元華路南延線快速路與二環快速路連接轉換的瓶頸,故元華路沿線二環~三環段的快速路系統臻待形成。本項目作為元華路神仙樹節點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符合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要求。
3、項目區域路網規劃符合性分析
依據“成都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主城區道路網絡規劃:規劃以推薦的交通發展戰略為前提,通過對城市總體規劃中道路系統進行的交通分析與論證,調整及完善了道路系統的功能和層次劃分。針對城市主要交通問題,以城市道路系統的整體運輸效益提高和中心區交通環境改善為目標,結合道路所承擔交通流特征綜合考慮城市客運交通系統和小汽車交通系統進行道路網絡規劃,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調整東部路網結構、加強外圍道路、強化公交發展、以及加強城市主要發展軸及地區交通聯系的規劃措施。加強二環路、優化三環路、交通與土地利用協調以及道路使用功能與交通流走廊分布結合的規劃策略和方案,提高了道路網絡的整體交通服務水平,并對保持中心區可持續發展和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城市環放路網結構特點,分層次的對外交通聯系銜接和強化城市主要發展軸及地區的交通聯系,有利于中心區功能有效發揮和促進城市結構調整;結合用地發展的路網調整使城市道路網絡結構更加合理、統一,有利于城市交通流量的均勻分布,降低交通組織難度。
隨著天府新區核心天府新城的發展與推進,成都市城南片區已逐步成為中央商務與金融、商業、居住集中發展區,加上政府南遷,以及居住環境的日益成熟,城南片區的人口密集度及車輛出行數量都在急速增長中,道路資源日益吃緊。在此情況下,由于整個城南片區的交通結構的不完善,導致出入城交通仍然較多地依賴于天府大道南延線,從近期交通狀況統計資料顯示,天府大道南延線已成為成都市上下班高峰期最為擁堵的路段之一,處于超負荷交通狀態。而天府大道作為成都市城南方向出入城的門戶大道,不僅承擔著繁重的交通通行功能,同時也是成都市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具有其特殊的經濟與政治地位,為其交通減壓,改善道路通行環境已經迫在眉睫。故在城南片區骨干路網規劃研究中提出,“應加快推進元華路神仙樹至繞城高速段的建設,同步將二環快速公交引入城南片區,緩解天府大道交通壓力”。因此,符合項目區域路網規劃。
4、合理性分析小結
工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成都市城南片區規劃,因此本工程不屬于禁止類項目,在做好環境保護措施及應急預案的前提下,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本工程建設合理。
1、生態環境現狀
本項目位于成都市石羊片區,本工程涉及區域均屬于城市建成區,評價范圍內現狀用地為居住用地,公共綠地和道路廣場用地等,屬于城市生態系統。根據現場調查和當地林業部門確認,項目評價段無大型陸生野生動物,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的分布,不涉及古大珍稀樹種,無國家保護的陸生珍稀野生動物及珍稀水生動植物,也無魚類的“三場” 分布。
2、聲環境現狀
評價范圍內共有3處聲環境敏感目標,其中2處集中居民區,1處政府機關辦公區。根據現狀監測結果,依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對相應功能區的要求,中海翠屏灣晝間達標、夜間超標;南城都匯二期、三期,石羊街道辦晝間、夜間均超標。
3、環境空氣現狀
項目區在2016年9月16日-9月22日期間,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監測點AQI、SO2、NO2、PM2.5、PM10、CO、O3日均值濃度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
4、地表水環境現狀
工程沿線主要河流為肖家河,屬排洪溝渠,肖家河注入錦江斷面于2015年9月23至25日,和2016年1月21日至23日對錦江豐水期、枯水期水質進行了連續3日監測,枯水期和豐水期線路穿越的錦江斷面氨氮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的要求,CODcr、BOD5、石油類、動植物油均能滿足Ⅲ類標準的要求。
5、固體廢物現狀
成都市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容器定點收集,混合收集后的垃圾運至各區的垃圾中轉站,經壓縮后由大型垃圾運輸車運至位于距市中心25km的長安生活垃圾處置場進行衛生填埋。本項目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區,項目周邊不具備建筑垃圾棄渣條件;因此,棄渣只能通過遠運處理。
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要素為:生態環境、水土保持、社會環境、地表水環境、聲環境、空氣環境、振動環境。
營運期的環境影響是長期的,主要的環境影響要素為:聲環境、空氣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
評價范圍內分布有生態、噪聲、空氣環境、地表水環境保護目標。其概況詳見表1。
表1 各環境要素保護目標
環境 要素 | 保護目標 | 保護要求 | 主要工程影響行為 |
生態環境 | 道路兩側行道樹、中央綠化帶、機動和非機動車道隔離帶,綠地等 | 保護植被 | 工程開挖,占用 |
水土保持 | 控制水土流失 | 挖填、棄渣,借方等 | |
聲、空氣環境 | 中海翠屏灣 | 滿足環境空氣質量相應標準要求 | 施工揚塵,運營期道路交通尾氣,噪聲 |
石羊街道辦 | |||
南城都匯 | |||
水環境 | 肖家河 | 排洪溝渠 | 施工廢水、運營期路面雨水 |
固廢 | 道路周圍衛生環境 | 環境衛生 | 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
1、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建成區,建設區域為城市生態系統。本項目共計用地77443.307m2,其中永久占地27262.31m2,臨時用地50180.997m2。新建工程對土地的征占,將改變土地使用功能,其影響是不可逆的。施工完畢后應及時清除硬化地面并覆土,進行平整和恢復綠化等措施對施工期破壞的植被進行恢復和補償。
2、項目土石方開挖總量 12500m 3;回填及利用方總量2400m 3,其中回填土石方為 1900m 3;利用方500m 3,借方1400m 3,最終棄方12000m 3(自然方)。根據建設單位和運渣公司達成的協議,本工程的棄渣運往雙流縣永安鎮松柏村棄渣場進行綜合利用,其水土保持防治責任由該公司承擔。
(1)施工期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間噪聲源主要是施工機械噪聲及運輸車輛噪聲。本工程敏感目標均在100m以內,受到較大影響,但是本項目3處敏感目標與施工現場之間均由綠化帶隔離,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噪聲影響,受施工噪聲影響中等。
(2)營運期聲環境影響
擬建項目進入營運期后,對聲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于交通噪聲。本評價對本工程近、中、遠期噪聲影響進行預測。結果表明,本項目對3處敏感點聲環境質量貢獻微小,但是由于現狀超標,預測值在近、中、遠期出現不同程度超標,較現狀值有所降低。
本工程施工期振動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機械,施工作業產生振動影響的機械主要有挖土機、裝載機、推土機等。本工程所處地區屬沖積層地質,對于工程建成后車輛通行具有良好的減振效果。根據對成都既有建成的道路及高架橋進行類比監測,距離隧道中心線5m處振動監測值為60~63dB,10m處的振動監測值已小于60dB,評價范圍內感點與道路最近距離有30m,且敏感點與道路之間均有綠化帶隔離,進一步削減振動影響,使各敏感點環境振動能滿足振動環境標準限值要求。
(1)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
施工揚塵主要來自以下4個方面:
一、干燥地表的開挖和鉆孔產生的揚塵,粒徑>100μm大顆粒在大氣中很快沉降到地面或附著在建筑物表面,粒徑≤100μm的顆粒,由于在風力的作用下,懸浮在半空中,難于沉降。
二、開挖的泥土在未運走前被曬干和受風力作用,形成風吹揚塵。
三、開挖出來的泥土在裝卸過程中造成部分揚塵揚起和灑落。
四、在施工期間,地表裸露,水分蒸發,形成干松顆粒,使地表松散,在風力較大時或回填土方時,均會產生揚塵。
根據成都市既有施工場地類比調查,在一般氣象條件下(平均風速為1.3m/s),施工揚塵的影響范圍為其下風向150m內,被影響的地區TSP濃度平均值為0.49mg/m3左右,至150m處符合二級質量標準,具有明顯的局地污染特征。在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及土壤濕度較大時進行施工,在不同的風速和穩定度下,施工揚塵的濃度貢獻值大幅下降。施工揚塵影響較大的區域一般在施工現場50m以內,在施工現場50m以外基本上滿足二級標準。
本工程中海翠屏灣與SY2匝道施工場界距離最近為35m,但是考慮本項目中海翠屏灣與三環路、景明路之間有一條約25m寬綠化帶,石羊街道辦、南城都匯與三環路之間有一條寬約40m的綠化帶。因此對施工揚塵有很好的吸附、阻隔作用,施工揚塵對本項目敏感目標的影響有限。
(2)營運期環境空氣影響
本工程運營期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較少,項目的營運對周圍的大氣環境影響較小,對項目所在區域各敏感點影響較小。
5、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
本工程施工期間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有: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以及生產廢水。工程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進入市政污水管網最終進入污水處理廠,不會對周邊地表水環境產生影響。施工期間的施工廢水經過簡易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不會對地面水產生顯著影響。
本工程營運期廢水主要為路面徑流污水,非事故狀態下,路面徑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不會對肖家河造成不利影響。
6、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1)施工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
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本項目挖方大于填方,棄渣約有12000m3,另外,還有少量的建筑廢料產生,產生的建筑廢渣均由專業的運渣車及時運送至雙流縣永安站松柏村棄渣場進行堆放,運距約30km;該棄渣場是雙流縣規劃局劃定的建筑垃圾和棄渣的指定堆放場。運輸車輛的運輸路線,由渣土管理部門會同交通管理部門規定,運輸單位和個人應按規定的運輸路線運輸。
因施工現場不設營地,因此,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產生在施工人員租住的生活區中,主要包括易拉罐、礦泉水瓶、塑料袋、一次性飯盒、剩余食品等,施工期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62t。租賃房屋周圍均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交由環衛部門處理,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運營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
營運期道路產生的垃圾來自于車輛通過時散落的雜物,此部分產生的數量較小,主要通過公路維護管理處的環衛工人定期清掃、沖洗和收集后交由當地的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1、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植被影響防護與恢復措施
本項目施工期間,施工場地的布設以及施工營地的搭建需要占用道路綠化帶用地,對原有的植被盡量不進行砍伐,而進行遷移,待施工完畢后及時對施工場地等臨時占用的綠化地進行平整和恢復綠化。
(2)棄渣場環保要求及措施
根據建設單位和運渣公司達成的協議,本項目的棄渣運往運送至雙流縣永安站松柏村棄渣場進行進行綜合利用,運距約30km;該棄渣場是雙流縣規劃局劃定的建筑垃圾和棄渣的指定堆放場。工程棄渣(土)應交由經核準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承運;按照核準的時間、路線將建筑垃圾運到指定地點。運輸砂石、散裝水泥和易產生外泄、揚塵等散裝物料的車輛,應當采用密閉、加蓋等措施。
(3)城市景觀保護措施
本工程雖然不包含綠化工程,但是本項目前期工程綠化工程包含本項目綠地恢復及景觀綠化,工程的景觀綠化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貌及人文環境特點,力求道路綠化、路燈及廣告牌等與周圍景觀的協調統一。工程施工中加強施工管理,采取積極有效的控制措施,盡量減少施工期對城市交通和生態景觀的影響。
2、噪聲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噪聲環境保護措施
一、在施工場界處設置不低于3m的隔聲墻。
二、加強施工現場日常監督管理和監控。
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可能避免夜間施工,對于高噪聲施工機械,特別是打樁作業禁止在夜間施工。
四、合理安排物料運輸及施工場地與渣場之間的行駛路線和時間,運輸車輛經過敏感目標路段禁止鳴笛。
五、選擇低噪聲施工機械,并經常進行維修和保養。
六、合理布設施工場地,調整施工機具位置。盡可能使高噪聲施工機械遠離附近有敏感目標的施工場界。
(2)運營期噪聲環境保護措施
1)合理規劃道路兩側用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一條”的規定:“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建筑物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和民用建筑設計規范,合理規定建筑物與交通干道的防噪聲距離,并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參照本工程噪聲預測結果,對道路兩側土地進行合理規劃,嚴格控制沿線土地的使用功能。原則上2類區達標距離以內區域,不宜新建學校、醫院和集中居民住宅區等敏感建筑;并加強建筑布局和隔聲設計,保證敏感建筑室內環境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2)采取降噪措施
根據噪聲超標情況,考慮敏感點實際情況,采取在橋梁上采取使用降噪路面等方式,減小本項目對敏感目標的噪聲影響。
3、振動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為了使本工程在施工期間產生的振動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對策:
(1)施工現場的合理布局
(2)科學管理、做好宣傳工作和文明施工
(3)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振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除落實有關的控制措施外,還必須加強環境管理,根據國家和各地市的有關法律、法令、規定,施工單位應主動接受環保等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4)建議施工單位對打樁機類的強振動施工機械的使用要加強控制和管理,同時施工中各種振動性作業盡量安排在晝間進行,避免夜間施工擾民。
4、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空氣污染措施
為嚴格遵守根據四川省環境保護廳 “關于加強霧霾天氣期間環保工作的緊急通知”(川環函〔2013〕46號)、《成都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暫行規定》、《成都市交通建設管護揚塵防治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強化大氣重點污染源控制,加強城市污染防治,采取施工工地揚塵整治、機動車限行、燃煤爐限制使用、加強清掃保潔作業等措施。
(2)運營期空氣污染措施
道路兩側加強項目綠化,減緩項目帶來的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建議成都市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法規,加快淘汰舊車速率,盡早普及國V標準汽車,嚴格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制度”及相關限行措施,以利成都市的可持續發展。
5、地表水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地表水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嚴格執行《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嚴禁施工廢水亂排、亂放。并根據成都市的降雨特征和工地實際情況,設置好排水設施,制定雨季具體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暢,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發生。
二、施工期間的施工廢水經過簡易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
三、施工期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
四、同時施工方必須采取嚴格的管理和工程措施,施工廢水嚴禁排入沿線的肖家河水體中。
(2)運營期地表水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路面均設置了雨水收集設施,路面徑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6、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1)施工期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在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這些垃圾成分較為簡單,針對不同特點的垃圾分別進行處理:
1)棄土應按《成都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成都市建筑渣土管理暫行辦法》進行處理,本項目的棄渣運往雙流縣永安站松柏村棄渣場進行堆放,堆渣完畢后由雙流縣永安鎮松柏村政府組織統一復耕。
2)施工期,對于運送散裝建筑材料的車輛,必須按照有關規定用蓬布進行遮蓋,以免物料灑落。
3)對于建筑垃圾中的穩定成分,如碎磚瓦礫等,主要防止其直接進入本項目附近的南河,及時將其清運到處置場進行處置。臨時堆放棄渣采取編織布或密目網等臨時遮蓋措施。
4)廢油漆、廢涂料及其內包裝物等,由專人、專用容器進行收集,并定期交送有資質的專業部門處置。
5)對于施工人員聚居地的生活垃圾,定點設立專用容器(如垃圾箱)加以收集,并按時每天清運。對于非固定人員分散活動產生的垃圾,除對施工人員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外,也應設立一些分散的小型垃圾收集器,如廢物箱等加以收集,并派專人定時打掃清理。
(2)運營期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對道路、橋梁裝載貨車散落雜物等進行定期清掃,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納入就有固體廢物處理系統。
本工程的環境風險因素,在工程施工期和營運期都是潛在的,涉及到眾多不確定性。根據工程建設特點及自然環境特征,確定本項目發生環境風險的機理及其危害程度,在設計中提出消除及規避風險方案,提出工程施工期和營運期的環境風險減緩措施及應急計劃,將風險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1、環境風險規避措施
一、做好施工期環境監控。
二、棄渣按照規定的路線進行運輸,運至專門場地堆放,不得向河道傾倒垃圾。
三、防災救災,定期檢查施工場地易燃易爆等區域,設置救援疏散通道,建立完善的消防體系。
2、突發事故對策及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地處理風險事故,應有切實可行的處置措施。項目風險事故應急措施包括設備器材儲備、事故現場指揮、救護、通訊等系統的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的形成,現場應急措施方案、事故危害監測隊伍、現場撤離和善后措施方案等。
本工程的建設對成都市的社會環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雖然工程的建設和營運將會對沿線區域的生態環境,周邊的水環境,聲環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在施工階段和營運階段認真落實本報告書中提出的各項減緩和保護措施,真正落實環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建設“三同時”制度,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本線的建設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符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同步增長。
(七)環境監測計劃及管理制度
1、環境監測計劃
(1)監測機構
建議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執行監測計劃。
(2)監測方案
根據工程特征,本工程按照建設期和營運期制定分期的環境監測方案見下表。
建設期和營運期環境監測方案
實施階段 | 監測內容 | 監測時間及頻率 | 監測地點 | 監測項目 |
建 設 期 | 大氣 | 施工高峰期連續5天,每天不少于4次。 | 施工繁忙地段或大型施工機械作業場地邊緣5m、50m、100m處 | TSP |
噪聲 | 施工高峰期連續監測一晝夜 | 施工繁忙地段或大型施工機械作業場地邊緣5m、50m、100m處 | 等效連續聲級Leq | |
工程 污水 | 施工高峰期連續監測2天 | 橋梁施工或靠近水體附近進行施工及大型施工場地附近水體 | COD、DO、pH、SS、石油類 | |
營 運 期 | 噪聲 | 每季一期,每期監測一晝夜 | 中海翠屏灣、南城都匯、石羊街道辦 | L10、L50、L90、Leq |
2、環境管理制度
建設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負責項目的有關報批手續及完善與本項目有關的法律手續。在工程設計階段,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審批意見在設計中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及概算。在工程發包工作中,建設單位應將環保工程放在與主體工程同等重要地位,優先選擇環保意識強、環保工程業績好、能力強的施工單位。施工合同中應有環境保護要求的內容與條款。本項目的環境管理包括建設前期環境管理、施工期環境管理、運營期環境管理。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工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成都市南部片區規劃。項目的建設及營運主要帶來生態、噪聲、大氣等環境影響,通過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與建議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本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建設單位 | 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評價單位 |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地 址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濯錦路99號 | 地 址 | 四川省成都市通錦路3號 |
聯系人 | 周先生 | 聯系人 | 徐先生、王先生 |
聯系電話 | 028-62037552 | 聯系電話 | 028-87702825 |
郵 箱 | 10868605@qq.com | 郵 箱 | teyghc@263.net.cn |